昆山工研院科创青锋突击队由47位青年先锋集结而成,呈现出高学历、高素质、年轻化的队伍结构,整体平均年龄31.11岁,其中党员21名、民主党派3名,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6.8%,具有海外留学背景8位。通过实施《擦亮“青”字号 激发“创”新力》青锋工程,突击队成员投身于科技招商、祖冲之攻关、科技金融等岗位积极建功,以创新实践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科创作胸牌,勇当产业发展的“赋能者”。突击队成员坚持“项目为王”,汇聚产业发展之“势”。他们以“人均每年近100天在招商路上”的毅力深入挖潜,“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培育了全国首家以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科创板企业泽璟制药,并以工研院创新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园为依托,集聚高科技企业100多家,推动实现了昆山生物医药产业的“从无到有”;他们建平台、育成果,在光电产业领域,联合清越科技共建昆山工研院新型显示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展硅基OLED微显示技术开发及应用,成功助推清越科技上市。突击队成员聚焦科创前沿,把握创新发展脉搏。他们走进清华、北大、上交大等一流高校院所,在一次次的合作洽谈中促成落地北大昆山概念验证中心、清华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上交大国际智能医疗装备中心等创新平台21个,实现校地合作双向赋能。
引智筑根基,做好创新人才的“护航员”。突击队成员肩负招才引智的使命“走出去”,积极对接各大高校与科研机构,主动寻觅与昆山“双向奔赴”的创新人才,2024年引育各级人才74名,其中,柔性引进院士7名、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2名;获评QM计划人才3名,占全市19%;省双创3名,占全市25%;姑苏双创2名;昆山头雁2名,占全市1/3。1名合作专家成为昆山首个“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突击队成员怀着爱才留才的诚意“请进来”,他们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通过举办高端论坛、学术研讨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的广阔平台,与中整协等主办中国整形医学与抗衰老产业十大创新项目评选、与省集成电路学会主办昆山集成电路产业交流会、承办第八届“祖冲之杯”昆山创新创业大赛厦门赛等。在他们的努力下,众多创新人才在此扎根成长,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智力动力,构筑起人才汇聚的坚实根基。
服务当名片,争做科创企业的“贴心人”。突击队成员走在“前端”服务“尖端”。他们充分发挥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作用,促成实质性国际科研合作。作为龙头企业,长鹰硬质材料公司面临“PCBN 等超硬材料成型工艺” 技术难题,依托“一带一路”资源优势,他们为企业精准匹配大院大所,引进院士团队,成功助力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小批量生产,技术排名位居世界前三,相关产品打破欧美技术垄断、实现国产替代。突击队成员用金融“活水”浇灌科创“良田”。他们充分发挥国资天使投资平台作用,以5亿元规模的天使投资基金为抓手,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投贷联动”,为企业发展注入金融“源头活水”。多家投资企业捷报频传,世航智能获中国江苏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助力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腾飞”;德加能源成功发布1GWh量产能力的高比能固态电池智能制造产线,成为昆山新型储能产业链“延链”的重要企业;若弋生物完成千万级Pre-A++轮融资,为消费医疗产业赋能添力。他们通过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硬科技企业,护航昆山科创企业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