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里有这么一则故事:官吏薛录事梦中化为鲤鱼,正遇人垂钓,明知饵里有钩,还是难忍诱惑吞饵被钓。“愿者上钩”看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实则是“识得破”却“忍不过”的问题。面对诱惑考验犯迷糊、“忍不过”,说到底还是意志不坚定,定力不过硬。
眼力有余、定力不足的,绝不只有“薛录事”。现如今,诸多违纪案例表明,一些党员干部面对千般诱惑、万种笼络时,识得破“饵中藏钩”,却忍不住口腹之欲;辨得清利害关系,却拗不过侥幸心理;懂得应持身以正,却跨不过贪念门槛,最终不自觉步步沦陷,跌入深渊。新征程上,面对无时不在、防不胜防的诱惑陷阱,是土崩瓦解、抛之脑后,还是坚定如初、不动如山,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内在定力。
“各级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实施,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定力、养成习惯,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贵州考察时,对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提出明确要求、指明着力方向。党员干部定力强、作风好,人民群众就能信心足、跟着干。应围绕学习教育主线,树立“强定力”目标,以好作风好形象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定力强是作风好的底气,虽显露于表、展现于外,却蕴藏于内、根植于心。“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思想上有主心骨、定盘星,定力才能扎得深,作风才能立得正。要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固本”,把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画准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政治像”。
涵养足够的沉实定力,既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打好作风建设“攻坚战”,只有知行合一、始终如一,才有说服力。党员干部要有主动“摆进去”的意识,用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传家宝”,落实好“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在对标对表、查实查细上见真章,让八项规定精神见行见效。要有时刻“融进去”的警醒,扫除“当局者迷”的视角盲区,善于从他人应对风浪考验的正反经历中增内力、强定力,更加自觉地戴上“紧箍咒”,立起“高压线”,始终以如临如履的心境保持干净、增强定力。
面对历史的检验、实践的考验,有坚强定力才有事业推动力。改革越是行至半山、顶风开船,越需比定力、赛耐力、拼持久力。要有“扎下根”的恒劲,秉持“潜显”并重,甘当栽树人、铺路者,干在当下但不急于求成,着眼长远但不好高骛远,既把改革急需、发展急用、群众急盼的实事办得立竿见影,也把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好事干得厚重扎实。要有“日日行”的韧劲,践行长期主义,培育战略定力,对定了的事不动摇、不走神、不跑偏,以紧盯不放、寸步不让的劲头,力争干一件成一件,不达到目的、不完成任务决不罢休,唯此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