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先锋评论 > 先锋评论

回眸10次党的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的“昆山之路”

来源:昆山市党建学会作者:郑斌齐 2024-09-29 15:30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至2024年的10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奋进新征程的号角,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纵观昆山40多年来的发展,昆山的历届县(市)委、政府领导遵循三中全会精神,抢抓机遇,不断探索,瞄准靶心,勇于创新,连续二十年荣登百强县(市)首位,可以说,昆山经济的每一次发展,获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三中全会精神指引的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为打好经济翻身仗实行了“农转工”转型

46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作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历程。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神州大地生机勃发。那时,昆山这个传统农业县正在热火朝天实施“治三害”(穷土、恶水、血吸虫)、“攻四关”(水利、肥土、密植、植保)增产措施,刚刚送走“瘟神”(血吸虫),实现了“群力送瘟神,旧貌变新颜”喜人景象。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后,农村劳力得到解放,不再束缚在土地上,为昆山发展乡镇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进入八十年代初,昆山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蓬勃发展。诸如陆杨(今周市)形成了乡镇工业一条街,成为昆山头一个亿元乡;陆家最多的是服装企业,还有蜂蜜厂、土产加工厂、农具厂,夏驾河两岸、312国道两边都是镇办企业;千灯有线路板厂集群、张浦有食品厂集群,周庄有皮鞋厂集群……昆山初步呈现出“农转工”的良好势头和现实景象。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自费创办工业新区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明确了以城市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邓小平同志对此次会议的决定作出高度评价:“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我看讲清楚了。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

进入80年代后期,由于乡镇企业都是用借来的钱创办或者集资创办的,生产出来的又都是“三无”产品。企业没有资金、又没有销售渠道,更没有先进的设备,所以产品销售不出去,许多企业开始出现亏损。

时任昆山县县长的吴克铨说过,他们研究下来,昆山如果再继续搞乡镇工业,跟在周边地区走他们的老路,村村冒烟,恐怕是走不通的。于是,昆山另辟捷径,抢抓国家实施沿海开发开放战略的机遇,提出“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1984年,自费创办工业新区:在资金筹划上,采取工业新区收一点、银行贷一点、地方财政筹一点、条线部门(供电、邮电等)支持一点这“四个一点”。在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上,从与上海实现横向联营,到引进“三线”企业,再到“抢”来合资企业——苏旺你公司等等。特别是与上海10多家纺织企业全行业联营,棉纺、印染,到服装生产一条龙;引进“三线”企业,冰箱、轴承、电子一大批。短短几年,昆山工业新区初具规模。至1988年,工业新区拥有内外资联营企业23家,已投产的企业年产值达4.6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500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33.33%。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闯出“昆山之路”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然而,昆山人把挑战当作机遇来抢抓。1988年3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昆山“自费开发区”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此同时,昆山人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唯实、扬长、奋斗”“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精神,经济发展迅猛。是年7月22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将昆山成功自费创办开发区称之为“昆山之路”,从此“昆山之路”誉扬海内外。1989年工业产值与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比,列为第三,仅次于广州的黄埔、上海的闵行。

1991年1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昆山开发区作为省重点开发区。同年年底,昆山的利税是南通、连云港两个“国批”开发区总和的2倍,而每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投入仅为“国批”开发区的十分之一。

1992年8月22日,国务院104号函批准昆山开发区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后,昆山开发区由“14+1”的另册转为正册,进入高速发展期,投资上千万美元的上规模的台资企业开始涌入昆山。1992年,楠梓公司与亚太基金投资成立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投资2900万美元。落户昆山的沪士公司,摘取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在昆山投资额达3000万美元的项目;第一家高科技(IT)企业;第一家拿到土地使用证的台资企业。1995年10月公司投产,半年后,业绩达到1000万元。随后,号称“四大金刚”的台资企业:统一食品、六丰机械、樱花卫厨和捷安特自行车也相继落户昆山。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实施“外向配套”战略

党的十四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构成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正式开启。

时任昆山市委书记张卫国曾经说过:“引进外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昆山在利用外资中,做足了‘外向配套’文章。”1997年6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力促外资、内资企业携手共进,昆山开办特别“婚介所”》的报道,文中提到:昆山市专为外向配套服务的“婚姻介绍所”——外向配套协作中心正式成立,这是昆山市进一步利用外资企业,推进内资企业结构调整的又一新举措。“积极为内、外资企业联系、推荐、寻找配套协作厂家,着重搞好产品配套、项目配套、服务配套和销售配套,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配套格局。”

1997年底,昆山全市有配套协作的内资企业140多家,配套协作产品(项目)240多个,全年实现配套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亿元。通过外向配套协作,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内资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方便,降低了成本,开辟了深层次的服务领域,进一步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探索出口加工区模式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全会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

随着企业的不断涌入,在早期创办的乡镇企业虽已转制成为了民营企业,但在乡镇企业初创期间形成的“村村冒烟”景象,却为环境治理带来了难题。尽管昆山建立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环保目标责任制,在全国首先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环保理念,提出了开发建设与保护环境双管齐下的“经济药方”。然而,企业众多、层次不高、企业主环境意识不强仍然突出。于是昆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三集中”要求: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和整顿,彻底改变原来“村村冒烟”、“污水横流”的现象。

此时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暴发,沪士电子公司董事长吴礼淦不经意间说出一句话:“要是昆山有个像台湾新竹那样的加工出口区就好了。”这让昆山人萌生了创办“昆山出口加工区”的想法。时任管委会主任宣炳龙带领一班人,经过三年多的持续向上争取、跑步进京(南京、北京),2000年10月8日昆山出口加工区正式封关运作,中国大陆历史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从此诞生。据当时台湾《商业周刊》报道,台湾在岛外投资总额前50位企业,三分之一落户昆山,在大陆投资获利前十强的企业,昆山占其七(分别是统一、鸿海、正新、巨大、台玻、樱花、楠梓等公司)。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率先在全国实现小康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国“两会”刚结束,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到昆山调研,他带着中央两任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江苏要做全国‘两个率先’的排头兵”“江苏省委要求昆山成为江苏率先发展的排头兵”,即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昆山人瞄准“两个率先”,亮出“亲商”招牌,推出人才战略、深根战略、多元战略“三大战略”,把打造“魅力城市”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2004年,获评中央电视台“最佳中国魅力城市”,2005年,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根据2004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33个指标进行测评,昆山以综合指数124.821分位居榜首。至此,昆山人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实现GDP占全国的千分之四,完成进出口总额235.4亿美元,占全国的2%。与此同时,2005年4月,国家有关部门在中央电视台宣布昆山在全国率先达到高水平小康社会。2006年1月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昆山经验报告会,会上宣布:对照江苏省制定的四大类18项25条会面小康指示体系,昆山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和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农村改革,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包括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等要求。

2007年1月1日零时,随着新的昆山市居民医疗保险管理系统正式启用,昆山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凡户籍关系在行政区内、不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内的各类居民,包括婴幼儿、未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农村居民及未就业的城镇居民、未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城乡老年居民,都被纳入该项医疗保险范畴,一个地区“人人享受医疗保障”的历史在昆山开篇。当天,53059名过去“游离在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人”,被纳入入昆山新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2006年,江苏省政府批准成立昆山高新区后,昆山人以“一院三区十基地”为主体,整合昆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三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其中模具产业建成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培育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产业和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两大新兴产业。2010年9月26日,是昆山高新区人值得记住的日子,国务院以国函〔2010〕100号文,批准昆山高新区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启在县级市设立国家级高新区的先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转型升级和获批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后,昆山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围绕“强富美高”新目标,制定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细化配套财政、规划、土地、物价等4个政策文件,集中力量、集成政策、集聚资源,系统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13年2月3日,国务院同意设立“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打造昆山试验区等对台合作平台”,昆山试验区建设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截至2023年,10余年间,昆山试验区先行先试了160多项政策举措,进一步增强了政策事项的系统性、集成性、牵引性,促进了昆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发展。

同时,昆山提出了打造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目标。高水平规划建设“一廊一园一港”(夏驾河科创走廊、阳澄湖科技园、花桥国际创新港),建立“两岸产业升级促进中心”;聘任科创智库特聘专家;打造100万平方米的科创承载区……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示范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2020年11月27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条例》,旨在鼓励和支持昆山试验区。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扩大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范围,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创造了更好条件。从1990年昆山引进第一家台资企业到2020年,三十年中,昆山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196个,投资总额超620亿美元,注册资本319亿美元。台湾有影响的制造业企业大多在昆山投资经营,10万台商台胞在这里安居乐业。昆山GDP的30%、工业总产值的50%、利用外资的60%、进出口总额的70%都是台资提供的。

这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联合印发《江苏省昆山市建设金融支持深化两岸产业合作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标志着昆山成功获批全国金融改革试验区,成为大陆首家具有两岸特色的金融改革试验区。

2022年起,昆山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勇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将高质量发展成果切实体现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功能强,在服务建设“强省之要”中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截至2023年,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再上一个千亿级台阶,总量达1.14万亿元,连续三年突破万亿元;新增2家千亿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000家;昆山开发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评比中再进一位、位列全国第4;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456.59亿元,较上年增长6.1%;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增长10.3%,占全省比重提升至1/7。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昆山勇作深层次集成改革的先行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谱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昆山市委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三届中全会精神,提出要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硬道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谋创新,全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提升。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2+6+X”产业布局,构建“4-1050”产业体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全力推进50个特色专业创新园区建设,推动加工制造向研发制造、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传统园区向特色园区转型;坚持以改革促开放,全力推动“外需拉动”向“内外联动”提升,主动服务和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昆山试验区、昆山金改区“双区联动”作用,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方式新举措,努力形成更多开放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以改革强联动,全力推动“城乡二元”向“城乡融合”提升;坚持以改革优生态,全力推动“城市公园”向“公园城市”提升;坚持以改革增福祉,全力推动“民生七有”向“民生七优”提升。继续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勇作深层次集成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互促并进的先行者、领跑者、示范者。2024年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364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7.9%,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8个、9.4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总值的13.6%,进出口值、出口值、进口值均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回眸改革开放40多年来昆山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紧跟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步伐前进的;“昆山之路”之所以越走越宽广,归根结底,是在党的历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延伸拓展的。(作者系昆山市党建学会会长)

微信图片_20230418094217.jpg

【责任编辑:李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