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涟水县红窑镇芦笋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碧玉般的芦笋破土而出,正待采摘。这一生动景象,源自优秀乡贤人才——郑标的助力。
前几年,郑标回乡创业,开启了红窑镇的芦笋种植事业,通过创办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建“春竺”牌芦笋、芦笋汁品牌,产品进入“淮味千年”体系,入选省农产品品牌目录,年产值达8亿元,为周边群众创造了近千个就业岗位。
近年来,为进一步汇聚乡贤力量,淮安市大力实施“乡贤人才凝聚”行动,多措并举打好“乡情牌”,鼓励乡贤人才返乡创业,争当“双招双引”大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编制数据库
“推动乡贤人才回归,首先要解决‘源头’问题。我们开展乡贤人才信息的集中摸排,目的是深挖信息源头,力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准确摸清乡贤人才底数。”淮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姜洪洋说。
针对过去乡贤人才信息零散、更新不及时等实际,淮安市完善市、县区、镇街、村居四级工作体系,建立涵盖95个镇街、14个四星级中学、42个社会组织的乡贤人才网格体系,广泛收集乡贤人才信息。依托“淮才通”人才服务平台,搭建乡贤人才数据库,以县区为单位,对数据进行实时维护管理,形成真实准确、动态更新的乡贤人才信息平台,累计收录含院士、博士以及大型企业、头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内的信息1.8万余条,扎实推进编制乡贤人才区域分布、所属行业领域图谱。
架起连心桥
“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我们始终关注家乡发展。希望能多作贡献,将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在“桑梓情淮 沪创未来”淮安市乡贤人才恳谈会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说。
为系牢乡情纽带,淮安市开展“乡贤人才回乡看发展”活动,定期举办乡贤人才恳谈会,助推项目投资和柔性合作。建立“一把手”结对联系乡贤人才机制,2021年以来,利用春节、中秋等节日,走访慰问中国科学院院士等杰出乡贤人才400余人次,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名义向在外乡贤人才寄送“慰问信”近500封。
淮安市大力实施“雁归兴淮”工程,通过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及部分知名高校设立人才工作站、引才工作站,打通常态化对接联系乡贤人才通道。在全省率先成立“9·20淮安人才日”,以“就爱您”的真情实意给予乡贤人才最高礼遇,每年9月邀请乡贤人才代表参加重大活动,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发送专属节日问候,用乡音促动乡情,以乡情增进感情。
打造风景线
乡贤人才作用发挥好不好,关键在于平台的提供。淮安市依托科技镇长团,深化校地资源合作,先后邀请12名在高校院所任职任教的乡贤人才担任重点产业智库专家和创新创业大赛特约指导,累计选派58名乡贤人才加入科技镇长团,推动了创新资源与地方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2021年年底,洪泽区开展“返乡兼职促共富·振兴洪泽作贡献”活动,20多名在外乡贤兼任村居“第一书记”,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座谈等方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把脉问诊”,助力乡村振兴。
淮安市打造招才引智百日竞赛活动品牌,组建淮中科创联盟,鼓励乡贤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帮助引才荐才,同时在政策、平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大幅提高乡贤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的“回归率”。在乡贤人才帮助下,对接引进了一批优质项目资源、120余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近2000名青年人才。随着数据库资源的拓展、沟通交流机制的顺畅、引导鼓励措施的落实,未来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乡贤人才通过返乡创业、技术指导、建言献策等方式服务家乡、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