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现有外来人口数量超百万,新兴领域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昆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领域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抓队伍、强引领、重实战,有效激发新兴领域党员干事创业活力,助力昆山连续2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
提质量、扩增量、优变量 壮大骨干队伍
坚持从严从实,大抓基本队伍。党员发展提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对学历高、素质好、年纪轻的产业工人加大政治吸纳力度,强化党员、业务骨干“双培双促”,健全完善支部联系点、导师帮带、谈心谈话等制度。及时发现新兴领域优秀分子,强化正向引导和跟踪培养,动态储备后备力量100余人,将“外卖诗人”、紫金山文学奖获得者王计兵发展入党。近三年,从产业一线、管理骨干、工匠能人中发展党员819人,占发展总数的35.7%,相关工作被新华社报道。流动先锋归队。开展流动党员“当归”行动,市、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摸排、纳管流动党员2600余名,其中360余名集中在大型企业、电商园区等领域,有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率先建设启用市级流动党员暖心驿站,每月举办专题活动,线上线下定期发放学习资料,累计培训1200余人次,促流动党员归巢归心。领头雁阵配强。实施新兴“头雁”优选计划,推行“分类建库”“实训互学”“资格认证”“红领津贴”等八项机制,重点在200余家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储备优秀党务干部280余人。力推党组织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党组织委员与董事会或监事会、经理层“交叉任职”,规上企业党组织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达到80%。
抓日常、塑品牌、育典型 创新教育管理
坚持办“内容精彩、效果出彩、党员喝彩”的特色教育。抓实基本培训。深入开展“十百千”送学凝“新”活动,市镇两级联合打造“十场党性教育”、开设“百场技能培训”、开展“千场理论宣讲”,累计举办280余场次、惠及党员超1.3万人次。着眼企业职工和新就业群体技能提升,创新举办“AI(爱)昆山”夜课堂进企业活动,开设DeepSeek工业应用、数字人创作实战等55门课程,首轮百场培训深受基层欢迎,被共产党员网、《新华日报》报道。创新品牌载体。首创沉浸式“党员教育公开课”,紧扣转型升级、产业迭代等时代脉搏,结合昆山荣膺“国际咖啡产业之都”、率先布局低空经济等大事要事,持续打造优质党课品牌,在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全国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创新发展专题培训班上作现场展示并广获好评。率先运用数字人技术制作《昆小融讲党史》系列微党课,高质量制拍《“昆山之路”上的接力奔跑》《以咖啡之名》等党员教育片,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奖项。强化榜样引领。定期举办“书记讲堂”,特聘一批全国全省典型担任导师,建立陈惠芬、段俊、王计兵等名师工作室,组织48名本土书记亮晒比拼。推出《对话先锋·海棠新声》全媒体直播节目,累计邀请230余名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单期最高观看人数突破30万,获中央组织部《组工信息》推介。近三年,累计培育党员工匠、党员社工31名,165名新兴领域党员以及丘钛微电子、苏州中材2个党组织获评苏州市级以上“两优一先”等党群综合荣誉。
作表率、打头阵、促发展 发挥先锋作用
聚焦群体优势,分类施策推动作用发挥。立足岗位作贡献。制定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3张党员“十带头”清单,提出安全生产、服务协同、融入基层等28条要求。面向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开展“关键岗位、困难面前、突击攻关”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无次品、无违章”的“三有三无”行动,举办“我为发展献一策”大讨论900余场,收集“金点子”620余条。投身治理添活力。选树一批党群服务“合伙人”、党群阵地“主理人”,通过空间换服务、市场换服务等方式,引导个体商户、社会组织共创“公益搭台、经济唱戏”良性循环。吸纳近500名快递、外卖员担任“海棠先锋”微网格员,实时收集上报社会治理问题超6000件。旗帜飘扬在链上。聚焦15条重点产业链,设立20个党员攻坚队、50个先锋实验室、100条标杆生产线,引导党员领衔创新项目28个、攻坚课题70余项,推动攻关清陶能源固态电池等一批技术难题,有效赋能产业发展。深化“温暖+1℃”行动,立项“悦龄食堂”“童乐空间”等35个惠民实事,特设“空巢老人门铃关爱”“中考高考爱心送学”等10类公益服务,引导新兴领域党员广泛参与,切实提升民生服务链运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