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党建 > 基层党建

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以“五领五化”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来源: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党委 2025-03-12 15:48

近年来,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党旗‘镇’红、一线建功”工程,以基层党建为引领,通过“五领五化”不断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世业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大动能。

1741765940877367.jpg

支部领航,组织建设标准化。围绕组织网络、阵地建设、服务提升和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织密组织网络。调优基层党组织设置,在各村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6个,把党员吸纳到网格中,把党建融入网格工作。强化阵地建设。持续开展党群服务中心效用专项提升行动,投入170余万,按照“一厅、一馆、四室”总体布局,高标准打造世业村1200平方米凝聚民心、服务发展的家门口“红色阵地”。提升服务效能。严格执行村级为民服务规程,紧贴基层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积极为村民提供6类71项便民服务,去年来为党员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200余件。培育先进支部。全面推行支部分类定级、星级管理、达标创优。择优推荐优秀党支部申报“五星标杆”党支部,全镇累计创成“五星标杆”党支部2个、“五星”先进党支部1个、“四星”先进党支部13个。

1741765963942673.jpg

产业领跑,生产经营特色化。始终坚持“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的工作方向,推动党建联盟促结对帮扶、合作联盟促互惠共赢。释放“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活力。建立“村社一体”运行机制,依托稻、油产业党建联盟,与17家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联建共建,发挥“四叶洲”绿色菜籽油、“一碗稻”生态大米等品牌优势,构建线上产销对接体系,累计帮助销售草莓、葡萄、大米等农产品约5万斤,销售额120余万元。构建“党建+旅游+富民”新模式。探索“支部找出路、党员献服务、群众快致富”发展路径,以四季春农业园、开心休博园等多个农旅项目为重点,定期组织机关职能部门党员摸排梳理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积极探索“村合作社+国企+民企(民宿)”合作模式,帮助村民就近就业,推动集体与农民双增收、双致富。凝聚“多元共促”新能量。发挥省派“第一书记”帮扶作用,争取省级扶持资金70万元,打造优质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引入扬州大学农技团队,构建育学研售一体化产业链。累计新育草莓苗12万株,种植成本降低约6万元,增加经济收益86万元。开辟“合作联社”新赛道。由镇党委牵头、5个村合作社积极参与,成立世业镇合作联社。建立“镇党委+合作联社党支部+功能型党小组”组织架构,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申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形象logo,打造镇农产品“共富工坊”,推动各村合作社抱团发展。

1741765982671929.jpg

干部领路,队伍建设专业化。通过拓宽选用渠道、强化培育管理,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水平。全面加强党员队伍管理。重点向农村、两新领域倾斜,持续壮大农业种植、生产经营一线党员力量。对全镇老党员和49名流动党员实行“1+3+10”联系服务机制,即1名青年党员结对3名老党员联系10名流动党员,加强老党员和流动党员队伍管理。稳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深化村书记专业化管理,严格实施岗位准入、职级管理、教育培训、待遇保障、考核评价等机制,目前全镇评定“四级”专业村书记3名、“三级”1名。动态调优村“两委”干部,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5名村干部,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活力。不断提振基层干部队伍动力。积极推荐优秀村干部评先评优,村书记队伍中,1名获评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省“百名示范”村书记,3名获评市“千名领先”村书记。畅通村干部参政议政渠道,累计推荐选举产生省党代表1名、市区“两代表一委员”2名,不断提高村干部获得感、荣誉感。

1741765998935189.jpg

党员领岗,基层治理精细化。依托“邻里党建”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推动发展全过程。完善组织体系,推动织网聚邻。建立“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实行“1+10+10”联系服务机制,由1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户左右党员、1名党员联系10户左右群众的服务体系,打通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最后一米”。强化阵地建设,推动服务暖邻。根据村民实际需求,增设“农家书屋”“健康小屋”等邻里活动场所11个。依托“初心馆”、5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中心户阵地,因地制宜打造“1+5+X”邻里党建之家。擦亮特色品牌,推动先锋惠邻。深化政校企党建共建,围绕理论学习、志愿服务、民生改善等,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5场。持续擦亮“党建+高效农业”“平安先锋”等党建特色品牌,27名党员中心户全员下沉“邻里之家”,先后帮助先锋村成功创成“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卫星村二十二圩创成“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1741766017584681.jpg

机制领先,人才资源集聚化。依托“党建朋友圈”,充分利用高校企业资源,不断强化人才引育力度。精准引才。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方向,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优势,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作用,全年有效申报国家级人才1个。持续开展人才主体交流合作,与江苏省农业厅科技部、中储粮油脂镇江基地、扬州大学等组建政校银企联盟,推动项目进村、人才汇集、技术下沉。精心育才。充分发挥孵化基地人才优势,示范推广优质鲜食玉米、优质稻米等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活动30多场,培训职业农民1000多人次。累计申报评定新农人8人,其中“兵农人”王陈斌先后荣获第四届镇江市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镇江市多项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奖等荣誉。精确用才。建立种植科研人才基地,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高峰村“镇麦12”实收测产连续三年打破镇江地区小麦亩产记录。“发挥江岛优势 打造乡村振兴‘世业样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微信图片_20230418094217.jpg

【责任编辑:李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