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能仁里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打造“能人理家”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法,推动社区商业朝着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便利化发展,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攀升。
从“急难愁盼”到“幸福清单”
能仁里社区地处老城区,常住人口80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24%,老旧小区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社区党委坚持“问需于民”,依托“红色物业联盟”,组织志愿者深入摸排居民需求,梳理出教育、文体、医疗、养老、休闲等五大类“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幸福清单”。
2022年以来,社区新增停车位265个、智能充电桩250个,建成快递驿站1家、智能快递柜2处、健身中心2家、儿童游乐园1处、爱心母婴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更新沿街商户门头10家,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同时,社区还为保洁人员、外卖送餐员等户外劳动者设立“宁小蜂驿站”4处,让更多配送员主动在能仁里周边等待接单,便捷居民享受网络下单服务。
从“一日三餐”到“烟火气十足”
社区持续配齐125家基本业态网点,涵盖便利店、综合超市、菜市场、生鲜超市、早餐店、洗染店、美容美发店、照相文印店、家政服务点、维修点、药店、邮政快递综合服务点等,充分满足居民一日三餐、生活必需品、家庭生活服务等基本消费需求。
“一店一早”“一菜一修”,小修小补的充分融入,不仅让能仁里社区的烟火气更醇,人情味更浓,也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社区还通过“邻里便民集市”常态化提供修鞋修伞、配钥匙、自行车修车补胎、磨刀修剪、手机贴膜、图书漂流、家电维修等服务。此外,聚焦老年人群体多的现状,社区联系三甲医院专家定期在托米社区、能仁里市民广场、小区坐诊把脉,由家庭医生工作室代为取药,专业的服务让群众拍手称赞。
从“基本需求”到“品质生活”
为满足社区居民休闲、健康、社交、娱乐、购物等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更高层次消费需求,社区打造了40余家品质提升业态,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特色餐饮店、蛋糕烘焙店、运动健身房、幼儿托管、培训教育、旅游服务、保健养生等。
2022年以来,社区联合托米社区商业综合体运营团队,先后引入肯德基、老乡鸡、茶百道、COCO奶茶等高品质连锁品牌十余个,填补了能仁里连锁品牌少的难题。定期开展以“美食、文化、美育”等为主题的“后备箱集市”,为辖区“斜杠青年”的“破圈”、创业提供支持平台,将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扩大他们的“粉丝圈”。
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
为提升一刻钟便民圈打造的科学性、高效性与专业性,突破社区在资源整合、专业经验等方面的瓶颈,社区引进第三方管理机构,在建设实践和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坚持健全制度机制,规划设计坚持“群议制”,项目建设推行“共建制”,社区管理实行“圈长制”,共同推动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顺利开展。
社区发挥多方协同作用,整合社区、物业、商户等各方共建力量,强化诚信经营和守法意识,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根据居民建议和需求进行公共设施规划、设施建设改造、促销活动、业态调整和引进等,实现服务规范、商户共赢、居民满意的良性循环。
从“市井小巷”到“网红打卡地”
能仁里菜场历史悠久,烟火气十足,是南京市民心中“老味道”的代表。社区聚焦这一特色,以“文化+商业+旅游”为思路,在能仁里路口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网红地标。通过精心设计,地标融入了能仁里的人文历史元素,展现了老南京的市井风情,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为了让能仁里菜场的网红效应持续发酵,社区主动对接自媒体平台制作推介视频,从《我不是药神》中夫子庙面馆的南京汤包,到“阚老二的鸭子才是最正宗的南京鸭”,这些隐藏在能仁里的宝藏美食通过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吸引了大量流量。如今,能仁里菜场周边已成为南京新的网红打卡点,每周都有自媒体主动前来探店,流量的连锁效应不断增强。
在网红经济的带动下,能仁里的居民也成为了社区文化的传播者。他们主动向外地游客推介能仁里的美食和文化,“在能仁里感受‘南京胃’”“在能仁里体验南京美食文化”成为外地游客来宁旅行的新方式。社区还组建了商家诚信联盟,支持商户与网购平台、外卖公司合作,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模式。能仁里的“无名烧饼”“李家汤圆”等传统美食成为社区团购的爆款,畅销全南京城。此外,社区还鼓励商户通过直播提升影响力,推动自助结算机、鲜花售卖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让传统市井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服务”
能仁里社区以“为老为小”为重点,有的放矢地打造便民生活圈。在邻里荟便民服务综合体设置便民服务大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心理咨询室、居民议事厅、智能图书馆、暖心茶室、健身馆等20个功能区域,在小区即可享受餐饮、阅读、文娱、医养等优享服务。
2022年以来,社区新增“为老为小”设施16处,其中包括3A居家养老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儿童游乐场,少儿图书室、少儿活动室、母婴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书法室、乒乓球室各1处、银发食堂、晚托机构,舞蹈室各2处,对辖区内可用于“为老为小”的设施统一梳理,制作统一标贴,提高“为老为小”设施辨识度,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
社区还持续细化服务供给,为老人们建成“社区医养融合中心”,利用“安康通”“一键呼叫”等设施,提供“365天×24小时”的“十二项”服务,引进瑞芝康健一方家护平台,数字化开展助餐、采购等居家养老服务;为孩子们引入金陵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资源和公共服务项目,丰富青少年就近获得市级优质文化服务项目。
能仁里社区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仅“圈”出了一个多业态社区商业集群,“圈”出了居民的幸福生活,“圈”出了新时代社区建设的崭新风貌。未来,社区将继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服务,提升品质,让“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