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站在新起点、擘画新蓝图,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连云港市连云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改革、强创新、求突破、促发展,推动人才工作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担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贡献连云力量。
打造重才爱才“大格局”,提高党管人才引领度
连云区始终把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放在首要位置,重视起来、落实下去。
健全“管”的机制。成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组织部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完善工作、例会、议事和决策等规章制度,定期研判分析全区人才工作,推行“管行业必须管人才”理念,充分调动党群和政府部门资源,协同推进工作落实。建立“区—乡街—村社”和“区—园区—企业”的“三级双链”网格化工作体系,配齐46个村社、400余家重点企业人才网格员,畅通人才交流渠道,确保人才服务保障、待遇兑现等工作有人做、做得好。
创新“领”的方式。突出加强人才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常态化开展高层次人才座谈会、人才峰会等活动,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与国内重点高校院所共建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定期对各级人才工程入选者开展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精神主题党课,不断增强高层次人才凝聚力、向心力。
加大“考”的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集成,改进完善人才工作开发投入机制、考核机制等,用好人才“书记项目”等推进载体,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形成大抓人才、多出人才的浓厚氛围。
打造引才容才“好氛围”,提高体制机制灵活度
连云区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聚焦堵点与痛点,找准着力点与突破点,为人才创新创造赋权、赋能、赋力。
在政策体系上做“加法”。针对连云区区位、产业、科技现状,在《人才引进和激励暂行办法》《自贸区人才集聚政策》《园区人才扶持政策》《“山海英才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基础上,围绕海外人才、产业工人、青年人才等细分群体,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强吸引力、更大覆盖面的专项人才政策,形成区级工程引领、自贸区加速集聚、园区落地扶持各有侧重、三位一体的人才政策体系。
在人才评价上做“减法”。坚持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完善人才认定标准,将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乡土人才纳入区级人才工程予以重点培养、扶持,实行差别化、动态化人才评价,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人才观念,释放人才强大活力。
在容错纠错上做“乘法”。坚持开放包容、不求全责备,对在引才、留才工作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严格区分开来,进一步激发人才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化解人才工作风险,主动为人才工作者队伍“松绑”。坚持容纳棱角、容许探索、容忍失败,给足人才创新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放下包袱大胆闯、大胆试,不断出成绩、结硕果。
打造用才成才“梧桐树”,提高平台载体承载度
连云区坚持“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吸引、培养、集聚人才的良好平台。
建强创新平台。针对高精尖的人才项目、科技项目落地缺少承接载体问题,在连云新城核心地段拿出3万平方米商务楼高标准建设“双创中心”,打造集项目落地、资源汇聚、创业服务、人才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创新创业标杆。着力延伸工作触角,设立杭州电子商务产业离岸孵化器、南京油脂化工产业离岸孵化器、上海新材料产业离岸孵化器等具有针对性的孵化平台,推动成立连云区孵化器联盟,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握拳合力。
建优交流平台。围绕连云区区位优势和产业方向,成立五大产业发展研究院、自贸发展研究院、百里蓝湾大讲堂等高端交流平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国家政策研究专家成立连云发展“智囊团”,通过加强课题研究、市场分析、开讲授课等形式为连云区转型升级“把脉开方”,进一步激发创新内生动力。
建好成果转化平台。以推动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地方转化为目标,与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23所高校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通过项目共创、资源互融等方式,推动更多好技术好成果落地见效。组建由经发、人社、科技等多部门参与的人才服务专班,持续开展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大摸底大调研活动,利用科技镇长团、产学研对接平台发布技术需求“英雄榜”,让更多高校、民企参与技术攻关,让有真才实干的英雄有用武之地。
打造聚才留才“强磁场”,提高生态环境吸附度
对于连云区这样的后发地区来说,简单拼价码、比优惠很难有优势,关键要以情动人、拴心留人。
积聚社会资源。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天使效应”,成立由区属国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人才创投基金,对具有前沿性、能带动地方产业升级的项目进行投资,解决初创项目缺少资金的困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领办企业、科技型企业在科研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奖补力度,对具有产业带动效应、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给予重金扶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激活创业资源。以打造“创业友好城市”为目标,设置人才服务“红黑榜”,对引领产业、带动新业态发展的创业项目,优先推荐入选“红榜”,对招引人才项目不积极、兑现政策待遇不到位的单位部门,纳入“黑榜”,定期通报。在连云区核心地段规划建设人才公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居保障服务。在科创中心、开发园区规划创业“试验田”,针对各类项目的研发、生产等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真正让广大人才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
(作者系连云港市连云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