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全媒体人才培养是激发媒体融合迈向纵深的内在驱动力。新华报业传媒集团高度重视干部人才工作,将其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推动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档升级。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党委高度重视干部人才工作,将人才选拔培养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构建选才、用才、育才、留才全链条,不断优化内部政策、机制,充分利用外部政策、机制,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陆续建成人才培养平台、策划实施培训项目。集团人力资源部围绕党委中心工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坚持抓实抓细抓深,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响应、密切配合,形成了“顶层设计、下沉落实”的良性互动,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
多措并举推进人才培养
坚持从体制机制入手,在顶层决策、资源配套、氛围营造等方面多措并举,助推人才培养建设焕发勃勃生机。
优化顶层设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工作规划被写入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对标找差”工作方案当中。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明确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并行互利的战略目标,着力构建人才培养体系。2019年是集团“队伍加强年”,也是人才工作集中发力、取得突破的关键之年。围绕“四项工程”和“一项练兵比武”活动,集团人才工作不断提档升级。新华“名师带徒”工程将“传帮带”优良传统制度化,首批结对师徒取得亮眼成绩,斩获中国新闻奖、江苏新闻奖、江苏省好新闻等一系列高级别新闻奖项,有不少后起之秀成长为部门班子成员或入选省级人才工程。“业务大练兵、岗位大比武”活动将学、练有机融合,形成常态化机制,覆盖集团35岁及以下青年记者编辑,营造出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广开进言渠道,厚植人才培养土壤。将人才比作“幼苗”,集团就是育苗的“苗圃”。近几年,集团围绕“人才”“青年”等主题召开的会议很多,精心设计以“人才”“青年”为主人公的座谈会。每年组织新入职员工座谈会、青年人才座谈会等,党委领导和青年干部员工敞开心扉,面对面交流,共话集团发展,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新华分享会”是年轻员工交流分享成长心得的重要平台,来自不同板块、不同单位的青年员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开展业务探讨、兴趣交流、经验分享等。集团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部校共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工作,为党的新闻事业培养输送优秀新闻人才,考录人数位居宣传文化系统前列;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国家级、省级先进人才评选,入选人数不断攀高,位列全省文化企业前列。同时,积极申领发放各类人才津贴和项目经费,为人才开展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健全体制机制,畅通人才发展通道。重视干部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的选拔使用,逐步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和论资排辈的壁垒,精准识人、大胆用人、积极育人。为优秀年轻干部创造更多机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面向80后员工,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摸底调研,起用一大批年轻的科级干部,进一步优化集团干部队伍年龄结构;鼓励工作实绩突出、符合条件的人才参加职称评审,为业绩突出、个别条件欠缺的人员参加职称考核认定创造条件,让优秀人才“镀金”,提升职业价值。
加强队伍建设,筑牢人才培养平台。坚持以一流的政策、一流的配套、一流的服务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优化资源共享平台,拓展交流互动平台,编织新闻人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摇篮。今年,集团先后完成三项事业拓展的挂牌工作。一是新华日报陈列馆入列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记协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三是新华传媒学院。新华日报是我党公开出版发行的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厚载红色基因,坚持党报姓党、政治家办报,报史馆是培养党报人才、树立理想信念的第一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首次在全媒体领域挂牌,为集团筑高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助力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目前,新华传媒学院已实现菜单式选学和积分制打卡,成为集团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主课堂。
打造全媒体人才培养路径
人才培养需要形成长效机制,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就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旧立新,打破传统束缚,推动人才工作向纵深处发展。新华报业全媒体人才培养工作亮点频出、初见成效,在业内打响了知名度。
立足党报实际,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把握媒体融合发展态势,对标国内党报集团经验做法,结合集团自身实际情况,科学、系统地制定人才发展短期、中期、长期战略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放手使用优秀人才,为人才成才铺路牵线搭桥,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全媒体人才,在报业转型和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大显身手。
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人才培养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把握好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方向,工作中坚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人才所在单位,主动联系人才,多为他们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当后盾,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人才,建设助力成长的宽阔平台,源源不断地积蓄人才动力。尽快落实推动岗位设置,完成“三定”方案,优化人才上升通道,让管理岗位、专技岗位、辅助岗位都能位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配套绩效考核,用好评价“指挥棒”。评价体系是人才发展“指挥棒”,新华日报全媒体部门较早较先实施了考评办法改革,相继启动酝酿其它板块、单位的绩效考核,人才培养计划稳妥推进、逐步落实。同时注意不能一概而论,不搞一刀切,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充分发挥才干,强化各业务板块协同联动,共同激发活力、潜力,让《新华日报》这份具有悠久历史的党报迸发勃勃生机,朝着百年大报的新征程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