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地处古运河畔,在推进从城乡二元向区域融合的社会治理服务中任务重、难度大。2022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大运河丁堰段红色资源集聚效应,丁堰街道将戚机厂旧址、戚电厂红色教育基地、大明1921创意园、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等16个红色阵地“串珠成链”,打造了运河党建文化示范带,并孕育出“运河边党课”等特色品牌,持续擦亮“运河明珠”的金名片。
今年,丁堰街道立足“运河文旅新标杆 三新经济新前沿”发展定位,在运河党建文化示范带的基础上,构建“运河党建”示范圈,以圈内基层党组织为牵引,深入推进“一网格一支部一阵地”行动,整合各种资源,织成一张大网,着力构建区域党建共同体,推动驻区单位、产业园区、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建有机融合、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凝聚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以网格化为基础,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
丁堰街道“运河党建”示范圈通过基层党组织,把所有资源整合起来服务群众。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楼宇上、项目上,消除党建“盲点”,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有形”覆盖;配合网格化管理,扎实开展区域化党建,推动各领域、各类型基层组织条块联动、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增强基层党建效应,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街道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精网微格”治理路径,划细做实微网格,推动治理单元下延、协同机制下放、保障资源下行。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建立“条块融合、职责明晰、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网格覆盖”长效机制,努力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领作用扎根到基层、延伸到人心,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创新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按照“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原则,优化党组织设置,把党的支部网络建立在社会治理网格上,让基层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两网融合”。纵向上“沉下去”,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层层划分党员责任区,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横向上“无缝隙”,在产业园区建立联合党支部、在项目建设等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到各行各业。
以精细化为目标,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切实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推进“运河党建”示范圈建设的难点。丁堰街道结合网格化管理的特点,以支部凝聚党员,以网格服务群众,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蓝山湖社区共有居民1500余户、3500余人,由拆迁安置户、外来人员、新市民组成,结构杂、诉求多,基层治理存在一定问题。丁堰街道通过智慧化改造,研究开发了融信息采集、分析研判、预警提示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配备摄像头、智能门禁系统、智能井盖、电梯阻隔器等设备,有效预防与应对汛情、火灾、高空抛物等各类突发紧急事件,提高了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社区治理变得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
今年以来,丁堰街道以港威花园为试点,创新打造“丁香小筑”,延伸网格触角,增强居民粘性,增进干群关系,全力打造细“治”入微的基层治理新局面。一是设计特色站。为更好地开展网格服务,让基层治理“直入末梢”,把网格服务阵地建在了小区内部、居民楼下,分别以“党建引领红心站”“为爱花开童心站”为主题打造居民离得近、看得见、感兴趣的特色阵地,成为网格工作的落脚点、多元共治的联络点、居民群众的打卡点;二是服务更精准。划分更加精细的微网格,港龙社区第二网格、第四网格分别服务居民2558、1710人,现“红心站”“童心站”分别服务居民754人,190人。同时,选配合适的微网格联络员,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考察程序遴选有威望、有热情、有精力的党员担任,更好地服务居民;三是建立红磁场。以网格党支部为单位,排摸出两站内共有党员15人,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行动,动员党员进网格“亮身份、亮职责、亮行动”,发挥党员队伍在基层治理中的常态化作用,构建起“党员先行、群众带同行”志愿服务体系。
丁堰街道还在全常州率先尝试“法律浸入式参与社会治理”新模式,邀请懂法、守法、会灵活运用法律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全方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定期邀请“三官一律”进驻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直通站等阵地,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进入基层、融入社区,为居民群众提供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堰语堂”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复杂矛盾10余起,律师参与社区事项决策3起,提供法律建议100余条,参与积案化解2起,开展社区法律顾问“万场讲法”惠民实事项目活动,每月提供8小时以上现场法律咨询。
以扁平化为手段,实现网格党建“长效化”
丁堰街道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参与的街道党建联盟、社区联合大党委,真正使街道党组织成为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依托网格化管理,拓展区域化党建,将资源和力量下沉到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实现基层资源的支撑保障、条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资源的融合联动,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在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两网融合”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过凝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共识,引导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投身发展,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
按照“源头管理服务、保持常态长效”的思路,丁堰街道切实加强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工作重心的“下沉渗透”,形成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实现了基层组织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机制化、常态化发展。
丁堰社区属于撤村建居的涉农社区,老年群体占比较高,且公建配套基础相对薄弱。老年人买菜做饭不方便,子女外出无暇照料,老年娱乐生活较少等区域老龄化问题给社区治理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今年以来,丁堰社区以创新治理为突破,有效探索“五社联动”治理模式,充分结合“党建引领+精细服务”等各项要求,突破性的把地处运河边的社区第一网格党群直通站打造成了辖区老人的爱心食堂,向老年群体免费开放助餐服务,并逐步形成了以网格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良好运行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助餐服务1.5万余人次;充分发挥“居民共享大灶台”“先锋服务大舞台”“群声聚力大讲台”等三大平台,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等50余场,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切实让老人吃出了“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