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润:教育,让每个孩子闪光
从十七岁走上讲台,到如今成长为常州市的特级教师,常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祖润始终不忘教师使命,坚守三尺讲台,做“有温度”青春“引路人”。
1998年,当张祖润走进乡村学校时,面对的还是两层的砖瓦房、土操场,以及年纪相仿的学生们。2000年,张祖润获得了县城一次说课比赛的一等奖,由此也展开了他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之路。他注重教学实践,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课堂教学竞赛获特等奖或一等奖;专注教育科研,他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评为常州市兼职教科研员,领衔市区级名师工作室,为形成课堂教学艺术不懈努力;心系乡村教育,张祖润率先参加乡村小学交流支教工作,主持常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向区域进行辐射指导,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如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与所有走在助力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青年们一样,张祖润一步一个脚印,他致力于做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在他看来,只有让乡村的孩子们得到更好的成长,乡村才会变得更有活力和魅力。
宋彪:走好技能成才之路
作为中国首位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唯一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的参赛选手,宋彪这一路说走的异常艰难。从初中时被老师放弃的差生,到就读技校后步入世界舞台,再到如今学生敬佩的“宋老师”,宋彪一直坚信,“技能改变人生,技能成就梦想”。
1998年,宋彪出生在安徽蚌埠,由于中考失利而选择进入了苏省常州技师学院学习模具设计与制造。上学期间,宋彪除去上课时间外,还利用空余时间时时请教专业老师学习技术,二年级就作为低年级“编外”人员参加学院“技能节”校集训队的选拔比赛并成功入选校集训队。后又在江苏选拔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江苏参加全国选拔赛,以第三名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集训队。自2016年11月起,他就和另5名国家队成员参加相关项目的国家集训基地参加集训和选拔,并经过大半年的刻苦训练,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代表国家出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的唯一正式选手。
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荆棘。临近过年,备战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宋彪独自一人坚持在集训基地,比赛的压力,训练的枯燥让他倍感孤独,但成功从来是都是伴随着痛苦和寂寞,所以宋彪把这份孤独化为动力,全身心投入在训练中,最终站在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并在1260多名参赛选手中以779分的最高分,将世界技能大赛唯一的最高奖——阿尔伯特·维达尔大奖收入囊中。而今,这个带给宋彪无尽惊喜的阿尔伯特奖杯被成列在世界技能博物馆。宋彪也期待着,中国下一个阿尔伯特大奖能早日到来。
李枫:用小齿轮转出“中国速度”
说到“中国速度”,必然会谈到“中国高铁”。在常州,有一位80后小伙,他作为轨道交通齿轮传动系统的研发领域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重点项目十余项,推动了我国高铁装备关键零部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贡献力量。他叫李枫,来自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也让他收获了茅以升铁道工程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等各项荣誉。
李枫本科就读于大连交通大学机械设计专业,2005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车戚墅堰所,因热衷的设计工作,2006年他换岗到技术研发中心,参与列车动力部、走行部关键零部件以及养护机械的研发,以及进行活塞、齿轮、养护工程机械等产品的开发。
2009年,由于日本东洋电机进行技术转让,中车戚墅堰所将完成技术引进及国产化任务,进行CRH380A型高速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国产化。但在当时的转让合同里,只有齿轮箱制造技术,没有齿轮箱设计技术。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题,李枫一边继续攻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专业硕士,一边研究设计技术,最终创造性的提出了“温控技术”的想法,这也意味着我国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建立了唯一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列车齿轮传动系统研发设计平台和试验验证体系。用李枫的话说,要在看得见的器件上,实现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要在看不见的技术工艺中,奔腾着中国创造和中国思维,踏踏实实做研发,要做就要做到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