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永葆为民心,砥砺奋进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伴随着县委党校里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如东县村(社区)党组织“实习书记”正式亮相。为激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源头活水”,如东县探索实施“实习书记”培养工程,通过把“实习书记”派到乡村振兴主战场拼、产业带富最前沿学、基层治理第一线干,实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使用,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培养新路径。
“赛场选马”择良才
围绕拓宽选人渠道,严把选人关口,如东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实习书记”选拔活动,经个人自荐、民主推荐、素能检测、政治体检、部门联察、组织考察等“两荐两检两察”选拔流程,最终从264名初步人选中,遴选出77名平均年龄33.4周岁、学历均在大专以上的“实习书记”,作为首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培养对象。其中,除53名现任村(社区)干部外,还包括11名退役军人,3名公务员,5名事业单位人员,4名致富能手、种养大户和1名返乡大学生。
“这是我职业生涯的新起点。”栟茶镇三星村“93后”“实习书记”徐颖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工作,对于这次入选,她干劲满满,“县里为我们搭建学习锻炼、比学赶超的新平台,让我们创有方向、做有资源、干有保障,我感觉自己的乡村逐梦之路越来越明亮!”
为加强培养周期内的过程把控,该县组织镇(区、街道)党(工)委、“实习书记”所在村(社区)党组织,围绕基本信息、培养规划、任期目标、成长纪实四个板块,逐个建立 “成长档案”,县镇村三级分别留存备案,“一人一档”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备用动态调整。
“多维练兵”强本领
聚焦“近期有得用、远期接得上”,该县启动以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每年有30%左右的“实习书记”被提拔重用、最终有60%左右走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岗位的“336”培养工程。打造集集中培训、思想淬炼、政治历炼、实践锻炼于一体的“一训三炼”培养体系,开展专题理论培训52场次,配备县级政治导师与实践导师各3名,建立定期领航定向、传道授业、关爱解惑等工作制度,组织34名“实习书记”开展挂职交流实训,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街道有7人入选首批‘实习书记’培养名单,在落实挂职交流实训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自主开展‘青蓝结对’,聘用挂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结对导师,在‘手把手’指导中,及时发现‘实习书记’的特点特长、短板不足,并结合履职所需、短板弱项安排锻炼,最大程度地激发潜力。”城中街道党工委书记于海东介绍道。
“实习书记”长效培养机制的建立,在乡镇也激起链式反应。栟茶镇的“栟跑”计划、马塘镇的“星火晓塘”工程、大豫镇的“豫苗”行动……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相继推出本土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计划,不断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为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蓄能。
“同台竞技”鼓干劲
“得益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要求的严格落实,小洋口滨海生态不断向好,南渔村‘靠海吃海’,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看!这里就是火上央视的野生麋鹿群结伴‘打卡’的湿地风光。”洋口镇“实习书记”马俊杰在“微代言”活动中,介绍起了南渔村的发展特色。
为鼓励“实习书记”显身手、亮绝活,如东县搭建一次“微代言”、一场主题演讲、一批现场观摩、一轮“十佳”评选、一组成长记实等“五个一”展示平台,健全月度心得、季度座谈、年终考核工作制度,推动“实习书记”晒成绩、拼干劲、比作风、展思路。同时,大力倡树“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的用人导向,对在工作中敢想敢为、表现突出的“实习书记”,适时择岗重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有5名优秀“实习书记”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23人被提拔担任村(社区)“两委”副职以上职务。
“实施‘实习书记’培养工程,是推动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的重要抓手,也是聚力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我们会持续突出‘四敢’导向,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创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排头兵力量。”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