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jsdjw.cn

当前位置:首页 > 清风扬帆 > 清风扬帆

菜场的变迁 城市的温情

作者:邓丽莉 2022-05-10 09:41

临近年关,外出的游子返回家乡,家中的父母们一头扎进了菜市场。菜市场这段时间成了如皋这座古城最热闹的地方。我爱逛菜市场,因为我也算是在菜市场长大的孩子。

小时候,父母种地之余就卖菜贴补家用。每天天不亮,父母就从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挑着担子赶去路边占个好位置。他们不放心留我一个人在家,便将我抱在怀里一起带过去。那时也谈不上什么菜市场,不过是三三两两与父母一样的菜农,在路边放上两筐菜,搁上一杆秤就成了个摊位,渐渐的聚集的人多了,就形成了露天的菜市场。正如同,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一样。

后来,父母进了工厂,我也短暂告别了菜市场。直到我十岁时,父母下岗了,又重新拿出秤杆子。一辆三轮车一杆秤,一个菜摊就这样支了起来。那时城里已经有了专门的菜市场,路边小摊成了城管重点“关照”的对象。放学后,陪父母守摊的时候也没少经历过与城管的“你追我赶”、斗智斗勇,也曾遇见过秤杆子被城管没收的摊主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这样不安稳地挣扎了一段时间,父母咬咬牙,拿出不小的一笔摊位费,在菜市场里竞标了一个不错的摊位,就此在菜市场扎下根来。

等到我大学毕业回如皋工作的时候,当年的那个菜市场已经拆了,父母也早已换了营生。家乡变化巨大,连菜市场都变得高大上,整洁干净的建筑与周边的高楼小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蔬菜区、水产区、豆制品区等都有了专门的划分,商品从瓜果蔬菜到生鲜水产、南北干货,地上长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

但过年回家,我最爱去转悠的却还是家附近的一个“临时疏导点”:一排亮黄色的木柱子撑起透明的大棚,不算大的地方摆十来个摊位,简洁干净;摊主们都是年纪较大的大爷大妈,菜品也算不上丰富,一小筐青菜、一篮芋头、还有自家养的鸡下的土鸡蛋。这让我觉得仿佛又回到了幼年时那个天然的菜市场。跟卖菜的大爷大妈们聊过才知道,他们不是专门的菜贩子,就是自家地里种了些菜,想着卖了贴补贴补家里。可菜市场里摊位费太贵,沿街叫卖不安全也影响市容。城管部门就建了这“临时疏导点”,给了他们一个遮风挡雨之地。我想起曾经见过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扶着一辆小三轮,不安地沿街叫卖着萝卜青菜。那时看着心有不忍,但除了多买些菜让她能早点回家,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帮助她。如今有了这样的“疏导点”,她应该能好很多吧。

我特意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里游走,在大大小小的居民区之间看到不少这样的“临时疏导点”,它们与一个个喧嚣热闹的菜市场交错,共同编织成城市居民的生活网。如果说高大规整的菜市场体现了这座古城的现代气息,那错落在一个个小区间的“临时疏导点”则是这座城市刻意保有的一点温情。“疏导点”疏导的是民生,凝聚的是民心,那一个个充满温暖的“疏导点”,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政府的温度和执政者的胸怀。

 (作者为江苏省纪委监委机关干部)